先天性心臟病是怎樣發生的? 當父母知道自己的孩子得了先天性心臟病后,一定會產生疑問:先天性心臟病是怎樣發生的?醫學研究指出,先天性心臟病是由于胚胎期心臟血管發育畸形所造成的疾病。 胚胎期發育在受孕后第3-8周完成。特別需要注意的是:胚胎在母體內形成2周時,心臟發育開始,約在第4周即有循環作用,到第8周心臟外表已有心房、心室形成。在胚胎發育的這個關鍵時期,任何影響心臟發育的內在或外在因素都能使心臟某一部分發育障礙,從而形成各種類型先天性心臟病。近年,由于遺傳學、胚胎學和生物學科研究的進展,對先天性心臟病的發病原因有了一定的認識。但目前對絕大部分先天性心臟病患者的病因還不十分清楚,可以肯定的是先天性心臟病的發生與遺傳和環境因素有關。 1、 遺傳因素(內在因素)的影響:據醫學報道,大約5%先天性心臟病患者伴有染色體異常;另外在同一家庭中可有兩個或兩個以上成員患有先心病,說明先天性心臟病的發生與遺傳因素有關。 2、環境因素(外在因素)的作用:主要是母親在妊娠早期(尤其在3個月之內)患過病毒感染,如風疹、腮腺炎、流行性感冒等;此外在母親懷孕早期接觸大量放射線,因營養不良造成某些營養物質缺乏,以及藥物的影響,如孕婦服用抗癌藥、抗癲癇藥及安眠藥等,這些因素均可妨礙胎兒的正常發育,與先天性心臟病的發生有不一定關系。據調查,單純由環境因素造成先天性心臟病的例證如風疹感染,約占先心病患兒中的1%-2%;而絕大多數(超過90%)先天性心臟病患者的病因可能是多因素造成的,即兼有遺傳及環境因素的影響。 雖然對引起先天性心臟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確,但加強對妊娠期婦女的保健工作是極為必要的。因此,準備做媽媽的孕婦應注意避免上述一切不利因素的影響,以減少小兒發生先天性心臟病的可能性,這對預防先天性心臟病具有積極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