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8歲的吳女士怎么也沒想到,兒時一次小小的喉嚨痛竟差點要了她的命。醫生提醒,患了貌似感冒發燒咳嗽等的風濕熱類疾病切莫掉以輕心,謹防引發心臟病。
據介紹,吳女士10年前在患了一次咽喉炎之后,總覺得全身各個大關節疼痛。開始時,她以為這些都只是一般關節勞損,沒有在意。然而7年前,吳女士開始出現反復心慌、呼吸困難等癥狀,經醫院檢查,發現她患了風濕性心臟病。可這時,病情仍未引起吳女士的重視。直到最近一次,吳女士在家里暈倒,送到醫院已處于垂危狀態。通過追溯病史,醫生發現吳女士10年前的那次咽喉炎原來是溶血性鏈球菌感染。人體在感染了這種病菌之后,會出現全身的免疫反應,治療不當或者不徹底,炎癥就會在人體內反復發作,醫學上稱之為“風濕熱”。
“風濕熱”并非中醫的“風濕”
據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郭衡山教授介紹,“風濕熱”是一種容易反復發作的全身性疾病,主要侵犯人體的心臟、關節,以及皮膚和腦組織。像吳女士這樣的病例,就是“風濕熱”侵犯了心臟所引起的。
“風濕熱”與中醫所指的“風濕”不同于前者是指一種由鏈球菌感染后引發的免疫反應性疾病,而后者則只限于普通的關節勞損。但兩者也有相似之處,就是患了“風濕熱”的病人,其全身多個大關節都會出現疼痛,所以很多市民把“風濕熱”誤當成“風濕性關節炎”,延誤了治療。
郭教授認為,區分“風濕熱”引起的關節炎和普通的關節勞損主要抓住幾個特征:第一就是前者的關節會出現紅腫熱痛;第二,前者會引發多個關節出現癥狀,而且發病關節不固定,有“游走性”。如果符合這些特征,市民就應盡快到醫院求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