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慢性呼吸衰竭的治療方法,減少急性發作的時間和次數,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方法: 對9例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老年患者(年齡60~76歲)分別進行了間斷無創通氣和深呼吸兩種方法的療效觀察,5例PaCO260~70mmHg者BiPAP呼吸機治療,開始每日3次,每次1.5小時,以后可酌情改為每日2次,部分病情允許者可行階段性治療。4例PaCO250~60mmHg者接受間斷深呼吸和呼吸方式訓練,首先糾正其呼吸時的胸腹矛盾運動,即呼氣時主動收腹,吸氣時腹肌放松。并以正確的呼吸方式在心理、體力、體位都調整好的條件下,每日進行3~5次的“深呼吸運動”,每次的深呼吸次數不限,以不引起明顯疲勞感為適度,可循序漸進。二組患者均設治療前后對照。
結果 :本文患者治療前經常發生呼吸道感染,稍受涼即可“感冒”,平均每月1~2次,極易咳喘發作和誘發肺性腦病,平均一年內發生肺性腦病1~3次。治療后pH、PaO2、PaCO2和HCO3-等主要血氣指標達到或接近正常范圍。一般狀況均有明顯改善,體力、精力有明顯增加,活動后胸悶氣短癥狀明顯減輕,“感冒”次數明顯減少(平均每年2~4次),平均住院日顯著下降,其中阻,PAP呼吸機元創通氣治療組平均住院天數為33天/人/年(其中因呼吸道疾病住院時間為9.3天/年),是無創通氣治療前的18.64%,平均住院費顯著減少(平均6823.41元/年),為無創通氣治療前的12.72%。
結論:呼吸肌疲勞和胸腹矛盾運動是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時常見的二種表現,使慢性呼衰難以糾正。慢性呼衰的二氧化碳潴留所至的外周血管擴張,多汗,使患者易“感冒”和呼吸道感染,致使呼吸道阻力增加,又加重呼吸肌疲勞,互為因果形成惡性循環。呼吸肌疲勞是一種由于肌肉工作過度引起的可逆性的肌衰弱型式,疲勞不同于衰弱,疲勞肌肉經休息后可以從恢復。本文使用間斷無創通氣和深呼吸二種方法分別從二個不同側面導致慢性呼衰的二種表現進行了糾正。前一種方法使呼吸肌得到規律的休息,同時輔助患者呼出滿留的二氧化碳;后一種方法主要通過糾正胸腹矛盾運動,使呼吸肌的工作效率提高,而工作強度降低,再輔以有計劃的深呼吸運動,既訓練了呼吸肌協調,又改善了肺泡通氣。二種方法均較好地改善了患者的血氣指標,使患者的生活質量明顯提高。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明顯降低。
|